使用微信扫码订票
携程预定入口     美团预订入口
×
0871—68279327
新闻动态
游云南从云南民族村开始
【彩蛋】多彩非遗,文化盛宴,五一等你来遇见!(三)
发布时间:2019-04-30
图片



云南民族村

与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合办的

2019年昆明白族“绕三灵” 

暨大理民俗风情周

将在5月1日盛大开启

为期四天


图片


有这么一群人

用自己的技艺惊艳了世人

将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五一节期,他们将齐聚云南民族村

初心遇到匠心,非遗等你遇见


图片



图片
剑川白曲
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姜宗德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宝妹

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兆元

代表性传承人 董福妹


图片

图片

剑川白曲,2014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表演形式独具一格,可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对唱。

在大众娱乐日益潮流化、快餐化的今天,古老的民间文艺在剑川这片土地上却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民间艺人,“歌后”李宝妹、“歌王”姜宗德……他们接过前辈艺人的班,扛起了白族民歌的大旗,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或出版音像制品,制作个人专辑;或收徒授业,传承艺术香火。如今,以白曲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剑川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品牌,古老的民间文艺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姜宗德,男,白族,甸南镇兴水村(南汉登村)人。2000年以来荣获省、州白曲民歌大赛20多次大奖;2006年与李宝妹一起被剑川县人民政府作为特殊人才,选拔到县文化馆工作;2007年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宗德从青年时代起,在白族民歌曲艺上就音像文字开始崭露头角,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享有歌王的荣誉,深受白族人民的喜爱和称赞。他和李宝妹配对唱白族调已经成为大理州内的一绝,因此,俩人连续多年在三月街夺冠,被封为大理白族的“歌王”与“歌后”,成了目前白族民间歌手的形象代表。在近十年中,他与歌后李宝妹和其它歌手出版发行了数十集(多张)白族调民歌光盘专辑,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各种大赛中,多次荣获了大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更加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艺术事业上,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在传承工作方面上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着……


李宝妹,她出生于有着“白族歌城“之称的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由于深受父辈的耳濡目染,加之一副天生的金嗓子,李宝妹自小能歌善舞。1995年,初中毕业后,李宝妹回到石龙村当起了幼儿园的代课老师。她的天赋并未就此埋没,在同年举办的石宝山歌会上,李宝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登台便技惊四座,获得一等奖。此后数年,李宝妹在石宝山歌会、州白族民歌大赛等民歌舞台频频亮相,屡获佳绩。被誉为:“石宝山上的百灵鸟”。2004年5月,在三月街首届山花杯歌王、歌后大赛中,李宝妹摘得大理州民歌歌后桂冠;同年8月,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李宝妹荣获全国最佳歌手奖……李宝妹的演艺生涯进入辉煌时期,由于在原生态民歌演唱方面的优异表现,她还被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中心聘为全国首批“特聘民间歌手”。如今,李宝妹被剑川县阿鹏艺术团破格录用,并担任副团长,她经常应邀到附近乡村为群众演唱,她的演唱深受群众欢迎。


李兆元,男,沙溪镇石龙村人。现为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剑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员、剑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宝山歌会代表性传承人,剑川县阿鹏艺术团演员。从小就受到石宝山歌会与村里长辈们的熏陶,从四五岁起,就向长辈们学习简单的白族童谣,到十四、五岁时就可以演唱很多首流传在剑川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小调,还可以与别人即兴对歌。在每年石宝山歌会的白曲比赛中,他都能从众多的歌手中脱颖而出,多次荣获一等奖,广大群众称他为:白族情歌王子。作为白族文化传承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做的是白族音乐,是白族人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这片土地上的精髓,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白族特色,能体现白族文化和白族精神的音乐。

 

图片



图片
白族唢呐、霸王鞭舞
图片


图片

白族唢呐演奏

在白族的农事庆典、婚丧嫁娶、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唢呐吹打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节日、活动和不同的环境、仪式中,唢呐乐曲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乐曲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其它任何民族乐器无法相比的。

图片


白族霸王鞭舞

白族的霸王鞭是白族民间七十四中舞蹈里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它不仅在“绕三灵”、“闹春节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嫁娶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霸王鞭用约一米长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条,凿约十公分左右长的四至五个孔,每孔内装二组铜钱,每组用二至三枚。它是一种摇击奏乐器,演出时持杆,以两端随舞碰击身、膝或肘发声,伴歌舞。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图片


图片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传承人 石买广

图片

户撒阿昌族先民大约在唐朝时期就掌握了锻制铁骑的技术。明朝“三征麓川”,为保证兵器供应,随军工匠把兵器制造工艺传授给阿昌族,使户撒成为保卫滇西边防的“兵工厂”。户撒阿昌族工匠不断吸收先进技术,结合本民族特点,逐渐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户撒刀工艺。

图片

石买广,1968年出生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锻刀世家,12岁即从父学习户撒刀具及农具锻制,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其作品在阿昌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赛刀大赛中获优秀奖。2007年应邀到云南民族村阿昌族村组建户撒刀锻制技艺工作室。

图片



图片
独龙族独龙毯编织
图片


图片

独龙族独龙毯编织传承人 董寸莲

图片

独龙毯,即独龙族女性手工织成的毯子。毯线高悬于屋梁,尾线汇聚箍于后腰,双手送梭穿于前腰密线间。编织工艺细腻,色彩鲜艳,颇具特色。独龙族男女将其穿于身上,犹如身披绚丽的彩虹,漂亮端庄,因此有七彩独龙毯美誉。

图片

董寸莲,云南独龙族独龙毯手工编织技艺知名传承人。2000年参加台湾举办的“56个民族博览会”进行文化交流,其后曾多次参加省内外民间手工工艺展示活动。2007年应聘进入云南民族村独龙族村寨进行独龙族文化的展示以及独龙毯编织技艺的传授。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是一种精神

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追求,拥有无限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传承是一种精神,传承人们肩负的文化传承的深深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民族文化最真的热爱,还让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技艺的无限魅力。

图片
图片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