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码订票
携程预定入口     美团预订入口
×
0871—68279327
新闻动态
游云南从云南民族村开始
【彩蛋】多彩非遗,文化盛宴,五一等你来遇见!
发布时间:2019-04-25

云南民族村

与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合办的

“昆明白族‘绕三灵’暨大理民俗风情周”

将在五一节期盛大开启

图片


欢乐的节日让人期待

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

几千年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

多彩的非遗同样令人向往


图片


有这么一群人

用自己的技艺惊艳了世人

将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五一节期,他们将齐聚云南民族村

初心遇到匠心,非遗等你遇见


图片


01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理州鹤庆县,自古富藏金、银、锰矿。从唐代南诏时起,鹤庆便敲响了打制五金手工艺品的小锤声,尤以新华村银器最盛。当地艺人用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形成了名震茶马古道的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02
剑川木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剑川木雕融北方木雕的粗犷、豪放和江南木雕的细腻、精巧为一体,已有千年历史。木雕图案主要有人物、动物和花卉三大类,雕刻技法有线雕、浮雕、圆雕、立雕、多层镂空雕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03


白族、彝族剪纸


图片

图片


大理地区白族、彝族等民族,在继承传统题材剪纸的基础上,白族剪纸以刺绣底样图案剪纸为主,彝族以反映生产生活题材为多,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04
白族刺绣

(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刺绣在大理白、彝、回、苗等民族中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技法多在传承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融汇了其他各个民族的刺绣工艺的精华,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图案多表现自然、花鸟和寓意吉祥、爱情,体现了各族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


05
白族布扎

(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族布扎是大理地区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其中以剑川白族布扎最具代表性。由于剑川地处边地,为祈求平安,防身驱虫,人们就把麝香、雄黄等中草药缝在小囊内,随身佩带,后来逐渐演变为布扎工艺品。剑川白族布扎集白族刺绣和布扎艺术于一体,选取的题材多为十二生肖、白族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和代表吉祥如意的物品。


06
白族扎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白族

图片
图片

扎染


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曾生动描述了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白族扎染取材广泛,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


07
甲马纸

(大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甲马纸,又称“纸马”“神纸”,其中以白族甲马纸较具代表性。汉晋时期从中原内地传入云南边疆,在大理得到广泛传播。在众多的民族信仰神祇中,白族的“本主”、彝族的“土主”与来自汉文化的“甲马”相互吸纳、融为一体,增添了大理甲马的民族宗教色彩和民间艺术魅力。


08
白族三道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三道茶头道为苦茶,用上好茶叶在土茶罐中文火烤制冲泡而成;二道为甜茶,用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红糖等配料泡制而成;三道是回味茶,加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沫等配料冲泡而成。可谓“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只有吃苦在前,才能换来甜蜜生活,老来回味才会无悔今生”的人生哲理。


09
弥渡竹编

(弥渡竹编制作传承人 张彩一家)

图片
图片


竹编是指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被挑压的篾为“经”,编织的篾为“纬”。经、纬的挑压可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编产品,根据编织工艺的不同,竹编可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竹编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再创作,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它们的造型多变,装饰特色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


图片
图片


今年的 “绕三灵”,云南民族村首次邀请到弥渡有名的竹编技艺人张彩一家,现场为大家展示家传竹编手艺。张彩家的竹篾编织技艺在当地堪称一绝,编得精致美观,经久耐用。


10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传承人 石买广)

图片


户撒阿昌族先民大约在唐朝时期就掌握了锻制铁骑的技术。明朝“三征麓川”,为保证兵器供应,随军工匠把兵器制造工艺传授给阿昌族,使户撒成为保卫滇西边防的“兵工厂”。户撒阿昌族工匠不断吸收先进技术,结合本民族特点,逐渐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户撒刀工艺。


图片


石买广,1968年出生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锻刀世家,12岁即从父学习户撒刀具及农具锻制,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其作品在阿昌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赛刀大赛中获优秀奖。2007年应邀到云南民族村阿昌族村组建户撒刀锻制技艺工作室。


11
独龙族独龙毯编织

(独龙族独龙毯编织传承人 董寸莲)

图片


独龙毯,即独龙族女性手工织成的毯子。毯线高悬于屋梁,尾线汇聚箍于后腰,双手送梭穿于前腰密线间。编织工艺细腻,色彩鲜艳,颇具特色。独龙族男女将其穿于身上,犹如身披绚丽的彩虹,漂亮端庄,因此有七彩独龙毯美誉。



董寸莲,云南独龙族独龙毯手工编织技艺知名传承人。2000年参加台湾举办的“56个民族博览会”进行文化交流,其后曾多次参加省内外民间手工工艺展示活动。2007年应聘进入云南民族村独龙族村寨进行独龙族文化的展示以及独龙毯编织技艺的传授。


12
白族木刻画

(白族木刻画传承人 刘淑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剑川素有“木雕之乡”的美誉,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以其精美绝伦和卓尔不群的木雕手工技艺扬名世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充分展示了白族人民的文化涵养。刘淑池,白族,出生于木雕之乡剑川,自幼受到父辈影响和当地传统文化的熏陶,积极投身于木雕艺术的研习,擅长将传统木雕技艺与各类美术元素进行融合创新。2000年开始学习制作浮雕和木刻画,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运用细腻的点刻和线刻等雕刻技法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木雕工艺品,在云南民族村布朗寨中进行展示。这些作品既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大胆的将不同的元素如历史建筑、景观、人物、动物等融入其木版画中,图案生动,独具一格,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


返回列表
分享到: